Powered By Blogger

2016/10/31

社工被躁夫錘襲 – 脫身法一技旁身,終身受用

社福界同事須應變,學好暴力危機處理技巧,脫身法一技旁身,終身受用
昨天,一名男子,陪同母親到黃大仙一間社區中心,跟兩位社工討論其子女撫養權事宜,期間男子突然情緒失控,用鐵鎚向兩名職員,並重鎚攻擊其中一位社工,結果職員受傷送院,慶幸沒有擊到要害而保著性命,而施暴者在混亂期間逃脫。
根據報章資料,事發於黃大仙社區中心,一間社會福利署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科辦公室,約早上 11 時許,一名中年姓林的男子陪同母親,與兩名社工商討其子女的撫養權安排,在討論期間,男子突然情緒失控,非常激動,隨手取出一個大鐵鎚,追向兩名社工並重鎚出擊,兩名社工機警立即脫身,在逃走期間,其中一位社工失足倒地,當時施暴者乘勝追擊,幸好另一名社工返回拯救,最後同胞合力制服當事人,並報警求助。
這可說是不幸中之大幸,兩名社工的傷勢輕微,而涉嫌攻擊者最後被警方拘捕。
事件當事人社工梁先生,表示自當社工 20 年來,首次遇到同類事件。他建議社署當局應成立專案小組,處理需要較長時間的撫養權問題人個案。而事實上,亦有不同工會促請社會福利署,為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增加人手,加強安全措施,並提供更多相關培訓,如脫身法暴力危機應變策略,特別要加強前線員工在處理及應對暴力事件的訓練,以確保同工安全。

暴力行為控制及人本脫身法認證課程

Certificate Course of NFPS UK Approved

Physical Restraint & Breakaway Techniques


2016/10/16

澳門社會工作局脫身法課程

社福機構前線人員須學習應變能力
近年來,常有所聞社會發生衝突、暴力事件。其實衝突,暴力行為不只是發生在示威,警民衝突及中港矛盾等事件中,即使在服務業的職場上,如醫護及社會福利機構的前線人員,他們也難免會遇到暴力對待的風險。事實上,從統計數據分析,遇到職場暴力襲擊而受傷的工傷個案大幅增加。

前線人員怎樣自處?
很多社福機構已經意識到作為僱主的責任,不可假設職員以個人普通常識自行面對相關問題,必須按勞工法例的要求,提供相關培訓及指引,讓僱員掌握相關技巧及知識;除了可以提高前線工作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外,也可以令職員在處理襲擊時,以合宜及有效的方法作出反應及介入,減低雙方的負面影響及受傷程度,對醫護及社福界從業人員來說,是一門實用的學問。

今次參與課程的學員,來自澳門社會工作局的防治賭毒成癮廳的前線工作者,包括社工,護士及心理師等等。學員表示個別服務對象會出現一些激烈的自殘及攻擊行為,而職員也曾遇到被情緒失控的服務對象推撞,手持破裂酒瓶追打,甚至於被箍頸等等,而種種突發的情況,令員工防不勝防及擔憂個人安全。

員工也須掌握合法自衛相關的法律知識
香港專業培訓學會為澳門機構開辦的暴力行為控制及人本脫身法課程,學員可以掌握應對暴力行為的具體行動策略,有助提高自身及事主的安全,其中包括面對施暴者拳打腳踢、持有武器、或者控制過程中襲擊者持續失控的處理方法等等。課程亦著重職員在行使武力的相關法律考慮,課程內容包括:
  • 澳門刑法典 第三十一條(正當防衛)
  • 澳門刑法典 第三十三條(緊急避險權)
導師透過個案分析及討論,讓學員理解現行澳門新刑法典寫明正當防衛及緊急避險權的規定。對前線人員來說,能清楚掌握正當防衛的相關法律,有助他們保護個人安全及使用控制技巧時取得平衡,避免過度反應而負上刑責。

學員完成課程後需要通過理論及技巧評核才可獲英國NFPS認可證書,證書有效期為兩年。事實上,這張證書不會為學員帶來就業的優先機會,但卻能讓前線工作人員掌握職業及人身安全的應變技巧,而個人在處理衝突及暴力事故時知所進退。在提升理論及知識外,更讓職員加強及學習自我保護策略,以提升個人思維應變能力,減低在職場上遇到的受傷風險。

在英國及美國,大部份社福機構都會要求新入職的職員曾接受人本脫身法及控制法技巧的相關訓練,香港亦有超過60間社福機構員工接受上述相關培訓,作為職業安全的必修課程。


2016/10/09

澳門弱智人士服務協會脫身法課程


今日連兩位導,一早相約在中港碼乘船前往澳門,這是我從英國完成暴力行為控制及脫身法導師重修 (Physical Restraint and Breakaway Instructor Refresher Course) 及每年認證 (Accreditation) 回來的首項培訓。

多謝澳門弱智人士服務協會邀請,讓香港專業培訓學會為其機構提供英國NFPS暴力行為控制之人本脫身法認證課程

澳門弱智人士服務協會,為一非牟利的志願機構,致力為智障人士及其家庭提供教育和服務,並謀求增進智障人士之福利 記得約一年前,協會總幹事馬姑娘專程從澳門過來香港,親自參與本會舉辦的暴力行為控制人本脫身法認證課程,希望先透過自身體驗及了解工坊內容及技巧,再研究是否將課程引人機構,提升服使用者及員工的安全。

課程內容方面,因為在澳門特區舉行,今次以澳門的法律作為理論基礎,並用澳門刑法典的法律條講解讓職員明白當個人行使武力自衛時必須考慮的法律責任。

課程期間,有一位女學員表示,幾年前在明愛機構工作,已經上過我們的同類課程,查問將要學的是否跟以往一樣,是否有新的技巧。答案當然是跟以往大不同,今次以澳門的法律,肯定更實在及貼地。另外,以往認為合宜的技巧,在英國很多機構已經嚴禁職員使用我建議她上課後再給我回應,自行發現有什麼不同之處。課程完了,她過來分享,法律部份令她更明白自身的責任;而新的人本技巧,以其名真的較為人性化,可以脫身之餘,又不傷害到服務使用者,技巧方面較為精簡,亦體移動的安全。


今日課程,有22位學員通過評核,而大部份同學成績優良,對法律部的理解清晰,在此恭賀他們獲得英國NFPS暴力行為控制之人本脫身法認可證書。
最後,多謝學員門的全情投入及積極參與,一起創了一個開心而實用的工


暴力行為控制及人本脫身法認證課程 (澳門)

Certificate Course of NFPS UK Approved

Physical Restraint & Breakaway Techniques (For Macau)



2016/10/08

杏仁核(Amygdala)

杏仁核(Amygdala)位於大腦底部,屬於邊緣系統的一部分,因為形狀類似杏仁而得名。主要功能為掌管焦慮、急躁、驚嚇及恐懼等負面情緒,故有「情緒中樞」或「恐懼中樞」之稱。


根據紐約大學神經科學家喬瑟夫‧雷杜克斯(Joseph LeDoux)的研究指出,經由感覺器官所接收到的訊息,會經由兩條獨立的路徑送達神經中樞處理:絕大部分的感官資訊都是直接傳送至大腦皮質處,經由數條迴路進行分析後,才會產生合理的反應;另外一條資訊傳遞途徑則會經由間腦,直接傳送至杏仁核,這種聯繫十分快速而直接,但常無法做出正確而精準的處理。由上述結果可推測,一旦面對突如其來的刺激時,也許大腦皮質還在努力針對各種感官資訊進行分析的時候,杏仁核早已搶在大腦弄清楚發生什麼事之前,就先用恐懼這一類的強烈情緒,來支配身體進行快速反應,例如菜鳥軍人常會在看到黑影晃過時,因為心生恐懼,不加思索就直接開槍。

這種反應與理性無關,純粹是杏仁核接收資訊後的直接反射。某種層面來說應該是屬於一種保護機制,讓你在身體受到傷害之前就先做出反應。

恐懼驚跳反應測試(fear potentiated startle test)是一個目前常用來研究恐懼記憶是否形成,及杏仁核功能是否正常的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如下:先給予實驗動物一個制約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例如燈光;再搭配一個嫌惡性的非制約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例如足部電擊。經過連續性的配對訓練後,實驗動物會將兩種刺激連在一起,一後若給予制約刺激時,受測動物會出現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及呼吸變快等生理變化,行為上也會表現出因為害怕而靜止不動的狀況,此時若再給予一個聲音刺激,此動物馬上會因驚嚇而向上跳起,經由跳起高度的實測值,即可判斷該動物的恐懼記憶是否已形成。

科學家在比較正常和杏仁核受損老鼠的實驗結果後,發現杏仁核受損老鼠的驚跳高度值明顯低於正常老鼠;預先在老鼠腦中杏仁核處注射一些抑制其活性的藥物後,所得到的實驗結果也類似杏仁核受損的老鼠,這些實驗動物都不會出現明顯的驚跳反應。由上述結果可得知,恐懼記憶的形成和恐懼記憶的表現都與杏仁核的功能正常與否有直接的關係。

也有許多證據顯示,恐懼記憶的形成和杏仁核內細胞是否能誘發出長期增益現象(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有密切的相關。

LTP主要會影響長期記憶,當兩個神經細胞同時被激發時,兩個神經細胞間的突觸強度會增強,造成兩個神經細胞強烈去極化,此去極化效果會持續數小時至數天,形成長期記憶效果。

經由電生理實驗測試發現,一般正常老鼠的杏仁核處,施以強直的電刺激之後,可以誘發出LTP;若在施以強直電刺激之前,先給予抑制驚跳反應產生的藥物,則會抑制LTP的產生。

近年來,一些伴隨著情緒異常的精神疾病,也陸續被發現與杏仁核的體積或功能異常有關。

Vermetten等人利用核磁共振方式測量15個人格分裂症女性病患以及23個女性健康者的海馬迴及杏仁核體積,分析比較後發現此疾病的患者平均擁有較健康者小19.2%體積的海馬迴與小31.6%體積的杏仁核,研究結果明顯指出人格分裂症病患會具有較小體積的海馬迴及杏仁核。

Mosconi等人也針對50位患有自閉症與33位健康的兒童進行核磁共振掃瞄研究,結果發現自閉症兒童的杏仁核有明顯的肥大現象。

這些研究結果都顯示,一旦杏仁核體積出現異常的萎縮或肥大,患者將無法正常控制自己的情緒。

另號稱新世紀三大疾病之一的憂鬱症,其部分病因也常是因為杏仁核的活化過度,不斷送出負面的情緒所導致。

科學家還發現前額葉和杏仁核之間有神經聯繫,而其重要的功能在於前額葉可調節或關閉杏仁核的情緒反應。

Davidson等人的研究結果指出左、右兩側前額葉分別調節相反的兩種情緒,左側調節樂觀正面的快樂感覺,右側負責負面情緒如恐懼沮喪等。

一般而言,當左前額葉活動時,除了會有興奮的感覺之外,還會抑制杏仁核的活性,降低負面情感的產生。

有些憂鬱症患者即是因為左前額葉無法正常運作,杏仁核異常興奮不受抑制,反而導致患者完全墜入恐慌、害怕等典型、嚴重的憂鬱狀態。

既然杏仁核和情緒反應的產生有直接的關聯,由杏仁核處下手,將是未來精神疾病治療的研究方向之一。

心理學家也認為:努力做無關情緒的工作,這種忙碌的狀況可以讓杏仁核不會過度興奮,也會讓人暫時忘卻先前的不愉快。

雷杜克斯也據此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建議:下次在快要』爆發』的那個時刻,先想一下,緩一下,才不會因為一時衝動,犯下無法彌補的錯誤。

請參閱認識主導情緒產生的杏仁核(Amygdala)-中

參考資料

1. Carien M. van Reekum, Hesther L. Urry, Tom Johnstone, Marchell E. Thurow, Corrina J. Frye, Cory A. Jackson, Hillary S. Schaefer, Andrew L. Alexander, Richard J. Davidson. 2007.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mygdala and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Activity are Associated with Evaluation Speed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 Cognitive Neuroscience 19(2): 237-248.

2. LeDoux JE. 2000. Emotion circuits in the brain. Annu Rev Neurosci. 23: 155-184

3. Gean,P. W. 2006. The role of the amygdala in the extinction of conditioned fear. Biological Psychiatry 60: 322-328.

4. Mosconi, M.W., Hazlett, H.C., Poe, M., Gerig, G., Gimpel, R.S., & Piven, J. 2009.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mygdala volume and joint attention in 2-4 year old children with autism.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66: 509-516.

5. Vermetten E, Schmahl C, Lindner S, Loewenstein RJ, Bremner JD. 2006. Hippocampal and amygdalar volumes in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3: 630-636


「處理刁難人士之十型人格」工作坊

Workshop on Managing Difficult Personalities/Customers


你的醜和你的臉沒有關係 (轉貼)

在網路上找到的精簡短句,令人反思,值得一看。

你的醜和你的臉沒有關係﹕


一、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
二、在人之上,要把人當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
三、知道看人背後的是君子;知道背後看人的是小人。
四、你犯錯誤時,等別人都來了再罵你的是敵人,等別人都走了罵你的是朋友。
五、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

六、變老並不等於成熟,真正的成熟在於看透。
七、簡單的生活之所以很不容易,是因為要活的簡單,一定不能想的太多。
八、人們常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天下太平。
九、我們在夢裡走了許多路,醒來後發現自己還在床上。
十、你的醜和你的臉沒有關係

十一、航海者雖比觀望者要冒更大的風險,但卻有希望到達彼岸。
十二、窮人的苦惱在於沒有選擇,富人的苦惱在於有太多選擇。
十三、不要總覺得被輕視,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分量。
十四、一個人的價值,不體現在與別人相同的東西上,而體現在與別人不同的東西上。
十五、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十六、發展是硬道理,但硬發展是沒道理。
十七、人們是看你做什麼,不是聽你說什麼。
十八、要求別人是很痛苦的,要求自己是很快樂的。
十九、不敢生氣的是懦夫,不去生氣的才是智者。
二十、對於人來說,問心無愧是最舒服的枕頭。

二十一、嫉妒他人,表明他人的成功,被人嫉妒,表明自己成功。
二十二、有些事情,不談是個結,談開了是個疤。
二十三、一口吃不成胖子,但胖子卻是一口一口吃來的。
二十四、喜歡花的人是會去摘花的,然而愛花的人則會去澆水。



「處理刁難人士之十型人格」工作坊

Workshop on Managing Difficult Personalities/Customers


2015/10/16

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脫身法課程

轉貼文: 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

社會服務人員專業發展計劃

在得到社會工作局推行的社會服務人員專業發展計劃的津助下,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康樂綜合服務中心,於2015812日及92日邀請了香港專業培訓學會為我們舉行了兩項培訓課程,當中包括有「英國 NFPS人本脫身法及控制法認證課程」及「院舍工作之溝通及軟性技巧培訓課程」,希望可以通過此計劃讓同工能有更多參與持續進修機會及學習新的知識,能運用到工作上,從而為服務使用者提高更高質素的服務及同工個人方面的成長。
      
 812日進行了「英國NFPS人本脫身法及控制法認證課程」,授課形式主要是短講、親身示範、參加者實務操作及個案模擬等方法來授課。主要是希望讓參加者能夠學習到如何評估服務使用者的暴力風險、學習脫身法及身體控制技巧來處理暴力行為,特別是在面對暴力事故時雙方當時的安全。在學習的過程中,導師除了有親身指導及糾正參加者的動作外,還分享了不少自身的工作經驗,並強調脫身法及身體控制技巧是一個最後的手段,因此他亦教導工作員如何避免衝突的發生。



92日則進行了「院舍工作之溝通及軟性技巧培訓課程」,授課形式主要是短講、影片分享、小組互動及小組討論來進行的,主要是希望提升參加者在與服務使用者相處時的溝通技巧,促進與學員及其家長之工作關係,為服務使用者提供更高質素的服務。在整個學習的過程,導師使用了比較幽默及生動的演說技巧,以及利用不的例子分享來授課,使參加者能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及更易理解。參加者能在課程中學習到不同的溝通技巧,包括有:作為一位溝通高手應具備什麼條件?溝通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的部分,讓參加者覺察及反思自我,並學習更好的改善方法,例如是如何友善表達自己,或是對服務使用者建立親和力,讓他們更容易接納及共同處理問題。當中更涉及到一個比較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當工作員在為服務使用者提供情緒疏導時,絕不能忽視自身的情緒,因此工作員的情緒往往會直接影響到我們提供服務的質素及容易影響服務使用者的情緖。因此,也教導參加者學習如何擺脫負面情緒,利用思想轉化、重建框架的方法、冷靜的技巧 (Brain Gym)去為工作員的工作尋找更多支持及面對工作

兩項課程中,參加者都表現得十分及認真,大家都會把即時一些關於日常工作面對的問題提出,從而獲得導師的專業分析及建議,每一位參加者都表示獲益良多及對於日常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並希望能夠把學習到的知識好好應用到工作上。在此,我們再一次感謝 社會工作局的支持,促進社會服務的專業發展

備注: 如機構有意舉辦上述課程,歡迎聯絡香港專業培訓學會,電話: 852-31110264。

香     港     專     業    培     訓     學     會


Hong Kong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2015/02/18

NLP 快速恐懼症治療法 (Fast Phobia Cure)

在NLP的技巧裡,有快速恐懼症治療法(Fast Phobia Cure)。其主要原理是改變我們的次感元 (Sub-modality)。次感元(Sub-modality)是我們的經驗記憶,可分為內視覺、內聽覺、內感覺、內嗅覺和內味覺。

其中我們相對比較常用的三種次感元 (Sub-modalities):

內視覺的次感元包括有光暗、顏色、距離、大小、清晰度、位置、動或靜畫面等。

內聽覺的次感元:音量、聲調、聲音來源方向、距離、清晰度、位置、快慢等。

內感覺的次感元:位置、重量、範圍、溫度、頻率、形狀等。


快速恐懼症療法步驟如下:

  1. 建立一個安全或平靜的心錨。可以引導受導者先回想一個安全的,平靜的又或有力量的經驗。
  2. 回想要處理的恐懼感覺之情境。
  3. 想像自己坐在一間電影院裡的座位上,看著銀幕。
  4. 然後,想像自己從電影院裡的座位上飄到電影院後面的放映室裡。
  5. 現在,你可以從放映室中可以看見坐在電影院裡的座位上的自己。
  6. 想像現在正在放映那次恐懼感覺的情境(放映的過程是黑白的)。請你看看這個畫面直至結束為止。
  7. 現在,把電影從尾到頭快速倒播一次。在數秒內完成,直到返回開始的畫面。(放映的過程是彩色的)
  8. 重複倒播過程約七至十次。每次的速度越來越快。
  9. 了解恐懼背後的正面動機,找出所需要的有效資源或新的行為以配合這個正面的動機。
  10. 打破狀態,未來測試。

焦慮不等於恐懼

儘管都好像是害怕現在或即將發生的事,焦慮與恐懼是不同的。

恐懼是有實體性的害怕,焦慮則沒有一個相對應的實體(不是那麼絕對,但是可以提供為分類的ㄧ種方法)。

例如: 我害怕坐電梯是因為我曾經受困於電梯,或在電梯內遭遇不幸的事,這是恐懼。

我害怕坐電梯是因為,曾經看到受困的人,感受他的害怕,而有焦慮。

焦慮的特徵是:

1.不是親身經歷的經驗
2.不必然發生

處理恐懼症,可以使用 NLP 的恐懼症快速療法,或者 EFT (FET亦可),眼球快速轉動法,這是公認處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有效處理方式,比傳統心理治療方式有效,也較少痛苦。

處理焦慮,得先讓對方敎會你,他是如何思考 (這是我常說的,你要跨入他的地圖)。

你可以這樣問他: 通常大家都不會這樣,所以你有一個還蠻了不起的成就 (當然,對方要開得起玩笑,才能這樣說)。你可以敎我,你是怎麼辦到的嗎?

如果他無法自行說明,或者你看他侃侃而談 (這是腦袋在說話,如果他那麼行,就不用來找你了,別相信,叫情緒出來跟你一起工作),停住你在做的。

請他回到一個經驗,或者假想如果現在就要坐電梯,引導他到現場 (想像,但要夠真實。這是一種治療的必然性,沒有情緒,就沒有治療),然後問他: 接下來發生什麼事?

了解他的思考是如何做連結,例如: 一看到電梯,立刻想到一件事件 (注意裡面的VAK)。

試著用咻模式打斷它的連結 (用什麼東西比較適當,就是你的專業判斷,最重要的是你的 Pre-talk)。

測試,如果還有問題,就是其他的連結還在,發現它,打斷它,直到測試沒有問題為止。

最後,可能處理到一半會發現牽涉到他的某種信念,那就要先處理信念,處理信念的方法,不是這次的重點,因為,那需要較多的篇幅。

還有,不是所有焦慮或恐懼都必須處理,只有當事者覺得,這已經影響到她的生活,而他有意願要處理,才是你出手的時機。

NLP

17項「常識」誤導世界

世上有不少「常識」是人們鮮有懷疑的:在太空中可看見萬里長城、小狗只能依靠吐舌頭散熱、人類腦部功能只運用了10%等,但原來這些觀念都是錯的。美國知名財經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 便列出 17 項似是而非的常識,可能讓你大感驚訝。

1.太空中看得見長城

事實﹕過去有指長約 6300 公里的萬里長城,是太空中唯一能見的地球建築物。不過太空人至今從未在太空見過地球上任何建築物,即使在高度約2000公里以下的近地軌道中,太空人亦只能看見地球上晚間城巿燈光,無法看見萬里長城 。

2.高處掉下1仙硬幣會致命

事實﹕到訪美國帝國大廈時,導遊可能會提醒參觀者小心不要從頂樓掉下硬幣,即使是重2.5克的1仙美元硬幣(重量約為香港5毫子一半)也可能砸死地上行人。雖然1仙美元下墜時速達80公里,但它太輕,加上風阻令下跌力量減弱,並不足以打裂顱骨,最多只會令被砸中者有點痛。

3.人腦只運用了10%

事實﹕即使我們在某刻觀察到腦部只有小量神經活動,但並不代表腦部其他部分閒閒無事。腦部顯影研究發現人類腦部各部分在一天裏都曾活動,不同的部分負責不同任務,並沒有閒置部分。


4.狗只靠吐舌流口水散熱

事實﹕狗全身都有汗腺,主要靠腳掌流汗散熱,亦有些狗會全身冒汗;吐舌喘氣可協助調節體溫,像人喘氣一樣。

5.碰觸蟾蜍會長疣

事實:人們並不會從動物身上感染疣病毒


6.酒精令人溫暖

事實:酒精會使血管擴張,增加皮膚表層血液流動,令人「感覺」溫暖,但同時會加速散熱,令人降溫變冷。


7.牛會被紅布激怒

事實:牛是色盲的,激怒牛的是布料晃動的動作,與顏色無關。


8.指甲和頭髮在死後繼續生長

事實:人死後皮膚收縮,才造成指甲和頭髮生長的錯覺。


9.把雛鳥放回巢,會令牠因人類氣味而被母鳥排斥

事實:鳥類嗅覺不發達,不能辨別人類的氣味。



10.人只有 5 種感官

事實:人類擁有達20種感官,包括平衡感、加速感、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感覺等。


11.注射疫苗會導致自閉症

事實:研究證明注射疫苗與自閉症無關。


12.金魚記憶力僅數秒

事實:研究發現金魚的記憶力可達3個月,甚至能知道時間變化。


13.叫醒夢遊者會令他們受傷害

事實:叫醒夢遊者只會令他們暫感迷惑,不會有任何危險。



14.鯊魚不會患癌

事實:被視作治癌靈丹的鯊魚,亦曾有患上腫瘤的紀錄。


15.男性每7秒就想1次關於性的事情

事實:只有54%男性會每日最少想起性事1次;7秒之說很可能言過其實。


16.奶製品會令傷風者產生更多黏液

事實:沒證據支持;應是喝牛奶後舌頭和咽喉的黏膩感所產生的心理作用。


17.人由猩猩演化而來

事實:人類只是和猩猩有共同祖先,該祖先分別演化出猩猩、猴子及人類等生物。


NLP

老鼠也有惻隱心

轉貼文章: 明報專訊 「老鼠也有惻隱之心」

芝加哥大學腦神經研究員周四發表研究報告,表示老鼠在同伴被困時,會抵受朱古力粒的引誘,以救同伴為先。


研究人員指出,猿猴也有同情心,但從未有人證明鼠類是否也有同情心,「這是第一項顯示老鼠具同情心的證據」。

寧棄朱古力救同伴
研究員把30隻老鼠分成15對,每對老鼠同籠飼養兩周。牠們隨後被放在新籠中,其中一隻老鼠被綑綁,另一隻則可在籠中自由行動。研究員發現,「自由」的老鼠聽到並看到被困同伴的苦况,表現得一點也不好受,會努力幫助同伴解脫束縛,大部分老鼠最終花3到7天為同伴鬆綁。

當研究員用玩具老鼠代替被困老鼠時,真鼠並不會為其鬆綁。研究員再改變實驗模式,令被困老鼠鬆綁後不能與其同伴共處一籠,但「自由」老鼠仍義不容辭,努力為同伴鬆綁。研究員巴爾塔爾(Inbal Ben-Ami Bartal)表示,這顯示老鼠並非為有鼠相伴而救同伴,而是為了停止被困老鼠的苦痛。

在最後一個實驗中,研究員把老鼠喜愛的朱古力粒和被困老鼠同伴一起放在籠中,雖然有幾隻「自由」老鼠忍不住先吃小量朱古力,但所有老鼠們都會協助同伴解困,並與牠們分享朱古力。


研究員:人沒同情心違本性

研究員梅森(Peggy Mason)表示,這項研究為人類上了重要一課,「沒有同情心的人違背了我們的生理特性,如果我們能依從本性行事,將過得更好。」

NLP

2013/06/18

月暈效應 (轉貼文章)

作者: 不詳
被狗吠的人不一定是賊留長鬍子也不一定是藝術家。但有了「偏」見就會把「人」看「扁」了 ?
也許你也聽過這則故事..
有兩個女人,坐在同一張桌子喝飲料。其中一個,把雨傘靠在桌邊,另一個在喝完飲料時,迷迷糊糊的,順手拿起雨傘就走。雨傘的主人大聲叫說:「喂!妳拿了我的雨傘。」前面那個女人一臉尷尬,紅著臉向對方道歉,說是忘了自已沒帶傘,一時誤拿。
這件事,讓她想起需要買把雨傘,順便也買一把給孩子,於是她便去買了兩把。 回家的路上,她正巧又跟那位之前被她誤拿雨傘的女人坐在同一輛公車上。
那女人注視著那兩把雨傘,說:「我看妳今天的成績還不錯嘛!
人們在判斷別人時常有一種傾向就是把人概分為「好的」或「不好的」兩部分。
當一個人留給人的印象是「好的」時,人們就會把他的言行舉止用「好的」角度去解釋,反之,如果一個人被歸於「不好的」的印象時,那麼,一切「不好的」看法都會加在他的身上。這種現象稱之為「月暈效應」。意即當人們看到月亮的同時,周邊的光環也會被注意到當一個人的「印象確立」之後,人們就會自動「印象概推」(Halo Effect)將第一印象的認知與對方的言行聯想在一起。
 幾乎每一分鐘、每一件事,我們都依憑著過去所得的知識、經驗在作判斷。
 比方,我們常聽說(或認為):「生意人都很狡猾」、「女人都是爛駕駛」、「男人都很不衛生」、「猶太人都很吝嗇」、「美國人都很浪漫」.......等等。
此後我們心中就會建立一套刻板的印象,並用這個「成見」去解釋或評斷周遭的人事物。
 有一則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有一位先生初到美國不久,某個早上到公園散步,看到一些白人坐在草坪上聊天、曬太陽,他心想 : 「美國人生活真是悠閒,有錢又懂得享受生活。」
走了不久,又看到有幾個黑人也悠閒地坐在草坪的另一邊,這位先生不禁想到, 「唉!黑人失業的問題還真是嚴重,這些人大概都在領社會救濟金過生活。」
哈茲立特有句話:「偏見是無知的孩子。」
說得一點都不錯,「人」「扁」為偏,人一旦有了偏見,就會把「人」看「扁」、看「偏」了。
大多數的人並不了解你, 你也不完全了解這些人,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該輕易地去論斷他人,當然也不必在意別人的論斷。
因為, 每個人都可能扣錯第一顆釦子。

2013/05/31

Inner Game of Tennis


在蘋果的種子裡,已包含了成為一棵蘋果樹的所有潛能!但要成長為一棵蘋果樹,還需要養分,水以及陽光,而樹的本性早已全在裡頭了。Coaching 教練學的精髓正是幫助人學習,釋放人的潛能,提升人的表現。 Coaching (教練學或教練服務) 是近年來一項發展最快的專業之一。在突顯個人特質的新職場競爭力裏,教練 (Coach) 是一項最受人注目與引起廣泛討論的新技能。在歐、美各大新聞週刊,財經或是管理雜誌中,都在鼓吹一些專業人士,去提供個人Coach 的服務,目前亞洲許多國家也正在興起教練學的學習。一些專精的運動員,運用Coach 來增進他們的注意力,提供支持架構以及持續性的責任感,使他們得以在競賽中得勝。 專業的Coaching 根源,可以追溯到 1970 年代中期一本名為「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The Classic Guide to the Mental Side of Peak Performance」的書。在這些書裡,作者古威 (Timothy Galway) 提出體育界裡 Coaching 的典範轉移 (paradigm shift) 。他注意到,在Coaching 時,當他不再只是指出錯誤及提供改善意見,而只以開放性的問題提問,運動員反而能自我修正。事實上,當運動員放掉意識的牽絆,潛意識會學習。只擁有對最後結果的想像畫面及感受時,讓身體自己去創造那結果,在不自覺中,就好像從來不知道犯過錯,那系統就矯正過來了。 以下片段,是當年古威 (Timothy Galway)如何在20分鐘內教導一位女士打網球,極有啟發性,值得一看。 

Foundation Coaching Course: www.coa.hkspt.org




NLP

Licensed Practitioner Certificate Course of NLP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Trainer: Lawrence Chu

Natalie Gilbert


2003年4月28日,13歲的 Natalie Gilbert (娜塔莉),在 20000 球迷面前主唱國歌,可惜得了流感的她,當時竟唱了幾句就忘了歌詞,極度尷尬的她只好停了下來,不知所措。開拓者主帥奇克斯莫,意識到她遇到了麻煩,立即來到台前,站在她身邊,將一隻手放在她的肩膀,支持和鼓勵她,幫助她度過這極度尷尬的場面,而 Natalie Gilbert 亦隨即鼓起勇氣,再次唱起了國歌,直到完畢,獲得全場掌聲。 很感人的場面,支持和鼓勵,讓Natalie Gilbert可以
繼續唱下去,更重要的是讓她拾回自信的心。


2012/04/27

Top 10 Inspirational Coach Quotes



Inspirational Coach Quote #1
Leadership, like coaching, is fighting for the hearts and souls of men and getting them to believe in you.
Eddie Robinson

Inspirational Coach Quote #2
Make sure that team members know they are working with you, not for you.
John Wooden

Inspirational Coach Quote #3
The secret to winning is constant, consistent management.
Tom Landry

Inspirational Coach Quote #4
Over coaching is the worst thing you can do to a player.
Dean Smith

Inspirational Coach Quote #5
Coaching is a profession of love. You can't coach people unless you love them.
Eddie Robinson

Inspirational Coach Quote #6
A coach is someone who can give correction without causing resentment.
John Wooden

Inspirational Coach Quote #7
In a crisis, don't hide behind anything or anybody. They are going to find you anyway.
Bear Bryant

Inspirational Coach Quote #8
You can motivate by fear, and you can motivate by reward. But both those methods are only temporary. The only lasting thing is self motivation.
Homer Rice

Inspirational Coach Quote #9
Either love your players or get out of coaching.
Bobby Dodd

Inspirational Coach Quote #10
Without self-discipline, success is impossible, period.
Lou Holtz

I hope you've enjoyed these Inspiring Coaching Quotations.




2012/04/19

百萬富翁的10句箴言

百萬富翁的10句箴言 
轉貼 <華爾街日報PAUL B. FARRELL>

1. 不要光盯著錢看

富達投資(Fidelity)的彼得林奇(Peter Lynch)常說﹐如果你每年花上15分鐘研究經濟﹐其中10分鐘都是浪費的。理財顧問瑞克埃德爾曼(Ric Edelman)為撰寫《平凡人﹐非凡財富》(Ordinary People, Extraordinary Wealth)調研了5000位百萬富翁﹐發現百萬富翁每天平均只花六分鐘在個人理財上。他們有更好的事情要做。


2. 創新思維
喬治斯坦利(George Stanley)在其《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中寫道﹐「他們與常人的想法不同﹐收獲也就不同。」是的﹐創新的想法可以致富。哪裡有適合你獨特天賦的獨特機會﹐就到哪裡去。《百萬富翁的智慧》的中心思想就是:不要勉強適應﹐走你自己的路。


3. 始終積極向上
很多人都讀過拿破侖希爾(Napoleon Hill)的經典之作──《積極心態帶來成功》(Success Through a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一個有著26年軍齡的特種部隊教官在《快速公司》(Fast Company)雜誌上的一段比喻非常貼切﹐他說﹐「如果有兩個士兵﹐其中一個受過世界上所有的生存訓練但心態消極﹐另一個只受過很少訓練但心態積極﹐我擔保一定是那個心態積極的士兵成功走出危險的森林。」就是這麼回事。作為一名海軍陸戰隊老兵﹐我知道他是對的。


4. 別做自己討厭的事
許多人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從事著他們厭惡的工作﹐等待退休。管理大師馬庫斯白金漢(Marcus Buckingham)在其暢銷書《你需要知道的一件事》(The One Thing You Need to Know)中直言不諱地指出﹐「確定甚麼事情是你不喜歡做的﹐然後停掉它。」


5.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鼓舞人的話我們已經聽了不少:跟隨你的天賜之福﹔跟著興趣走﹐錢自然會來。總之﹐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忘記斯坦利所指出的:如果你有足夠的創造力﹐能夠選擇一個理想的職業﹐你就能夠取得極大的成功。傑出的百萬富翁是那些選擇了他們喜歡的事業的人。


6. 找到「真實的自己」
從事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會令人疲勞、緊張、效率低下、表現不佳。你需要找到真實的自己並與之保持一致。如果需要﹐你可以向職業顧問咨詢一下﹐或者讀一讀關於人格類型的書籍。在《百萬富翁密碼》中﹐我指出16種基本的人格類型﹐可以幫助未來的百萬富翁們堅守夢想。白金漢的《發現你的優勢》(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也可借鑒。找到真實的自我﹐然後努力去實現自我﹐永遠不要回頭。


7. 投資「自己的公司」
替別人打工累了嗎?你可以自己創業。讀一讀羅伯特清崎(Kiyosaki)的著作《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或者《EBay傻瓜也能》(EBay for Dummies)。你可以開一家餐館乾洗店﹐或者金屬回收站。斯坦利的百萬富翁名單中有許多人都是因為抓住了別人錯過的機會。而且記住﹐大多數百萬富翁都是為自己工作﹐積累自己的財富。


8. 富有激情
做一個有信仰的人﹐傾聽內心深處的呼喚。不管它是愛情親情爵士樂藝術高爾夫寫作垂釣發明還是慈善﹐都是你的天賜之福﹐無價之寶。我的精神導師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說過﹐「跟隨天賜之福﹐你就會收獲幸福﹐不管有沒有錢。而追逐金錢﹐你可能會失去它﹐最後一無所有。」坎貝爾是《千面英雄》(The Hero of a Thousand Faces)一書的作者﹐他的著述還是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創作《星球大戰》(Star Wars)的靈感來源﹐你看﹐他也具有百萬富翁的心智。


9. 活在當下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每天「跳著踢踏舞」去工作。他曾經告訴一群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的學生﹐「我每天起床後都有機會做我最愛做的事﹐天天如此。如果你們想從我這兒學到什麼﹐這是我能給你們的最佳建議。」接受這個建議吧。我們都要活在當下﹐盡情盡興地過好每一天。


10. 改變世界
這也許是成為百萬富翁的關鍵秘密﹐即使你現在還沒甚麼錢:我們都有一些日常的壓力﹐它要求我們在愛人家庭和客戶老闆之間﹐在我們今天的小世界和我們的未來之間找到平衡。百萬富翁夢想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他們心中有一個對所有人來說都更好的明天。他們喜歡幫助別人﹐在精神上和金錢上同時富有。我敢打賭你也有一個夢想﹐某種真正能使你的靈魂感到滿足的東西。發現你生命的真正意義﹐超越你自己。你也能夠成為一個百萬富翁並改變世界。

2012/03/17

點解女人唔願離開賤男人?(轉貼文章)

轉貼文章   作者 Chingyi Cosmo
 
做男人唔怕冇腰骨,最怕背後冇女人撐。


「感情缺失男」醜聞不斷,無論篤蘇州便便有幾臭,都總有「賢內助」喊住幫手清理。大家可憐太太之餘,亦欣賞佢夠含忍包容,視佢為家嫂嘅典範……。「偉大」定「犯賤」只差一線,但出發點都真的是「愛」嗎?

外國有調查發現,女人唔肯離開賤男嘅五大常見原因無一跟真愛相關。無論你嘅愛情生活有沒有唐生唐太咁多風浪,只要你於一段關係中得不到幸福快樂,就係時候認清一下自己有沒有下列想法。

1. 「我就係咁命苦」

唔少女人千揀萬揀餐餐都揀中個爛燈盞,久而久之賴神賴鬼賴命運──係阿媽生我條命咁苦。其實,歸咎父母又真係唔錯得晒。心理學都有教,父母用錯管教方法,令一個小朋友感受不到愛,會從小就認定自己不值得被愛,於是長大成人後,受潛意識影響下,傾向被一類滿足不到他情感需求的壞男人所吸引。專家話,這類姊妹願意含辛茹苦留守在賤男身邊,期待有朝一日得到對方注意。

2. 「我信佢會改過」

好多女士將「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幻想得太美麗,其實呢句話說明賤男覺悟改過的機會微乎其微,否則又點駛「金不換」呢?「死性難改」呢句話更貼近現實,心理學又有教,人的性格、核心價值以至各種行為,是小時候受家庭(特別係父母)的影響而形成。三歲定八十,多情男人唔會輕易變得專情,可惜唔少姊妹對浪子回頭抱有太大希望,結果因期望而失望,唯有一喊置之。

「我信佢會改過」

3. 「其實我都有責任」

個男人成日鬧你批評你,得你搵佢冇佢搵你,約親都遲到甚至冇到,年年唔記得你生日,紅酒情慾短訊私生子通通冇你份,仲要大禍臨頭搵你孭飛……。你都唔介意的話,可能你需要加強自尊心。

個男人成日鬧你批評你

女人肯同一個賤到出面嘅男人一齊,外國臨床心理學博士Dennis Sugrue解釋,「因為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愛。每當發生問題,會較易將件事合理化,歸咎自己,然後將責任孭上身。」搵個完美情人就話唔易,但搵個比賤男好少少的男人其實係冇難度,可惜自尊心較低的姊妹未必睇得透呢個事實。

4. 「我唔想孤獨終老」

女孩子自小被「公主與王子從此快樂地一起生活」的童話故事洗腦未必有問題,問題係擺錯重點,忽略了「快樂地」,又誤以為女人有男人「一起」才能生活,害怕將來要做老「孤」婆。害怕孤獨嘅想法,說穿了,其實係「我需要男人照顧」,抱有此憂慮的女生,反映出佢哋自我照顧能力低,所以寧願留守賤男身邊,都唔願一人快樂。

5. 「佢冇咗我唔得」

有心理學家指,即使從對方得到的回報比自己所付出的少,女人都寧願蝕底地繼續付出,唔少臨床個案甚至會幻想好多可能性,擔心對方因為分手後一蹶不振,甚至染上壞習慣如吸毒賭錢自殘等等,於是唯有「被迫」留喺佢身邊。其實,無論男女都喜歡「被需要」,因為自我感覺良好。重要嘅係,要認清究竟係「佢冇咗你唔得」,定係你驚冇人再需要你?別忘記,他的生活唔係只有你。



NLP

2011/10/28

謙卑讓我們繼續成長 (轉貼文章)

文/何方  【明慧學校】“謙受益,滿招損”  - 轉貼文章

日本諺語有一句話:“越結實的稻穗,越低頭”。用台語說:“路睡也丟二,路刁綏”。因結實的稻穗較重,稻梗就會往下彎,反之不結實的稻穗很輕,稻梗就梃直。這裡比喻越有學養的人越謙虛,有如結實的稻穗,頭總是向敬禮一樣往下低頭。粗魯的人,目中無人,趾高氣揚,頭抬著高高有如不結實的稻穗一樣。

蘇格拉底是大哲學家,有人問他是不是超人?他回答道:“我並不是什麼超人,我和平常人一樣。有一點不同的是,我知道自己的無知。”越有內涵的人越謙卑。難怪哲學家西塞羅(Cicero)會說:“沒有什麼謙卑和容忍,更適合一位偉人。”

一顆謙卑的心是自覺和成長的開始,就是說在我們承認自己並不知道的一切之前,不會學到新東西。許多年青人都有這種通病,他們只學到一點點,卻自以為已經學到一切了;他們的心關閉起來,再沒有東西進的去。他們以為自己是萬事通,而這也是我們所犯的最嚴重錯誤。

西方哲學家卡萊爾說:“人生最大的缺點,就是茫然不知自己還有缺點。”因為人們喜歡自我陶醉,常自以為是的傲慢,真是可憐而不自己。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講法很對,上善的人,就好比水一樣,一切生物都需要它,但它還是那麼謙卑的往低處流。

《荀子》宥坐篇記載了那麼一段故事;

有一天,孔子參觀魯國的宗廟,留意到一種叫“欹器”的裝水容器。便叫弟子倒水進去。水倒滿欹器立刻翻覆。孔子看了,便感慨的說:“哦!是裝滿就會翻覆的東西。”菜根譚中有句話說:“欹器以滿覆”,簡單的說,就是告誡世人不可太自滿。

唐朝宰相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說:“念高危,則思謙衝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所以說:“謙受益,滿招損”。《易經》亦云:“人道惡盈而好謙”你可以豪氣萬千,但絕不能傲氣半分,縱然你有超人的才識,也要虛懷若谷。看!那成熟結實的稻穗,頭都壓的低低的,只有敗穗才迎風招展,止高氣揚!


2011/10/19

Personality Disorder Test



Personality Disorder Test

This test, sponsored by 4degreez.com, is meant to help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you have a personality disorder. It is not meant to be used as a diagnostic tool, but rather as a tool to give you insight into a potential disorder that may be having a negative impact on your life. If you believe you may be suffering from a personality disorder or any other disorder, you should ask your family doctor to recommend a therapist in your area to meet with.

In addition to this personality test we have psychology forums to discuss issues with other visitors.

First, what is a personality disorder?

A personality disorder is basically a set of traits that combine to negatively affect your life. They have a wide range of causes and some are easier to treat than others. This test is set up to look for the ten recongized personality disorders which are Paranoid, Schizoid, Schizotypal, Antisocial, Borderline, Histrionic, Narcissistic, Avoidant, Dependent,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Once again, this test is not meant to be used as a diagnostic tool. Only a trained professional can properly diagnose a personality disorder.

Finally, be honest! This test is completely anonymous, so please be honest otherwise you will not get the proper results.

http://www.4degreez.com/misc/personality_disorder_test.mv

2011/10/16

五種修練各自的使命﹕五種修練各自的使命 (轉貼文章)


作者﹕劉明俊(慎思群創力顧問公司總經理)轉貼文章
本篇希望讀者對這五項修練各自所要達成的使命,能有一更明確的輪廓,知道為什麼它們需要彼此搭配,才能達成學習型組織這樣一個理想的目標。

自我超越
只有透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就如享譽國際的交響樂團,一定是由一群傑出的音樂家所組成一樣,傑出的組織必定是由傑出的個人所組成。而要培養出傑出的個人,不只要提供物質的富足,更需要提供精神上的福祉。

因為要啟動組織活力,必定要先找出啟動個人生命力的方法。自我超越是指學習如何擴展個人的能力,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結果,並且塑造出一種組織環境,鼓勵所有的成員自我發展,實現自己選擇的目標和願景,帶動組織整體士氣。

改善心智模式
新的想法無法付諸實施,常是因為它和人們深植心中、對於周遭世界如何運作的看法和行為相抵觸。而這樣對世界有一套自己的看法與假設所形成的濾鏡,我們稱之為「心智模式」。扭曲的濾鏡造就錯誤的決策。

故我們必須澄淨自己的濾鏡,使其可真實反映我們所處的世界。改善心智模式的方法主要分成兩大類:反思與探詢。反思讓人願意深挖自己到底有哪些心智模式在指導我們思考與行動,才造成自己目前的現況。而有些自然到你根本無法察覺的(例如:文化差異,有些國家點頭即代表同意,而有些國家卻只是表示我有在聽你說話),只有透過與人互動的衝突中,透過探詢,才得以發現。

建立共同願景
「共同願景」不是一個想法,不是高階管理者強加給員工的東西。它是人們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也是組織中人們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若你我各自持有相同願景,但彼此卻不曾真誠的分享給對方,這並不算共同願景。

沒有共同願景,就不會有學習型組織。因為它為學習提供了焦點與能量,只有當人們致力於實現某種他們深深關切的事情時,才會產生「創造性的學習」。它是一個方向舵,能夠在遭遇混亂或阻力時,繼續循正確的路徑前進。

團隊學習
這是五項修練中最難的一項修練。現在組織中80~90%以上的問題都是人際互動造成的問題。因為人,我們抵銷了各自為整體貢獻的能量,互相內耗著彼此的精力,更甚者造成衰退,形成一群智商120的人,集體智商只剩62的窘況!

「團隊學習」是發展團隊成員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如何匯聚方向渙散的個人能力,而凝聚成雷射光一般。就像一群傑出的音樂家聚在一起可不代表他們可以成為享譽國際的交響樂團,真正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培養出一種「運作上的默契」──知道怎樣一起演奏。

這就牽涉根本問題:人心。需要降低人的自我防衛,創造信任的環境,並且導入許多有助於人際互動的各類方法協助。一方面改變人心,一方面獲得技術輔助,兩方相輔相成,才能凝聚出雷射光般的團隊合作。

系統思考
在許多古老的文明中,「完整」與「健康」是同義字。今日我們的世界如此不健康,跟我們沒有能力把它看作整體,有極大關連。現在是人類有史以來,首次有能力製造多得讓人目不暇給的資訊、密切得讓個人無法單獨處理的互動關係、以及快得無法跟上的變化步調,讓人就此迷失在一場巨大而複雜的變局中。

「系統思考」是讓人「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練。讓我們用新眼睛看世界,要擴大思考的時空範圍,並且將問題放在它所處的系統中去思考,從迷失在複雜的細節中,看清隱藏在背後的系統結構,讓我們從對現況無奈的被動反應中,能看到以小搏大的高槓桿點,掌握整體的動態搭配,轉而能創造未來。

重新認識 學習型組織 (轉貼文章)

作者﹕劉明俊(慎思群創力顧問公司總經理)轉貼文章
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您準備好從新(心)真正認識它的內涵了嗎?

啟發新觀念 影響深遠
「學習型組織」,一個您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的是這5個字,陌生的是它的內涵。世界不斷加速變動,所有的組織都在苦惱因應對策,學習型組織的出現為人們帶來希望,也因此備受重視,持續發燒。

學習型組織的概念是美國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的彼得.聖吉(Peter Senge)教授所倡導。其1990年學習型組織理論代表作《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啟發了全球各式各樣的組織,影響力歷久不衰。在2005年底,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做了一項調查,邀請全球商業領袖,從20餘萬本商業管理書籍中,選出20多年來最具影響力的書。結果有點出人意料,高居榜首的竟是一向被公認「不怎麼容易讀」的《第五項修練》。

好卻怎麼也學不會
雖然聖吉帶來了這樣好的東西,全球也趨之若鶩,可惜卻少有人能夠真正了解到什麼才是學習型組織。因為其所代表的是一套完整而宏大的理論架構,不同於一般理論只有一個簡單的概念,因而讓人無法簡單領略其精髓。故許多人覺得太難、東西太多了,不知如何學起而放棄了進一步接觸的念頭。

也因此有更多人常是望文生義,看到「學習」、「組織」等字就給學習型組織下定義,而沒有針對聖吉提出的理念深入地探討。無怪乎許多組織都稱自己就是學習型組織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做了知識管理、品質改善、大量的教育訓練或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學習活動,怎麼會稱不上是學習型組織呢?

這些方法是有可能讓我們朝向學習型組織的方向邁進,但它們卻不等於就是學習型組織,這一點必須先做一個釐清。

什麼是學習型組織
「學習型組織」一點也不玄也不難懂,要達到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超越現有組織困境、創造一個讓人真心想要的組織(這也是大家想要的,不是嗎?)。聖吉對「學習型組織」所下的定義:「是一個不斷創新、進步的組織,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創造真心嚮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全力實現共同的抱負,以及不斷一起學習如何共同學習。」

故為了達到這樣的理想境界,聖吉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論架構,以建立一個整體搭配而成的理想組織,也就是精熟了5項學習修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與系統思考的組織。這不是一個方法或技術的實施就能讓組織轉型成學習型組織。

學習型組織是一個讓組織可以不斷精進並提升的理念,所以永遠也沒辦法宣稱自己已經達到了。那些自稱是學習型組織的,反倒暴露了自己根本不懂學習型組織,更不是學習型組織,只會讓自己停止進步。當你真能朝這方向落實,做到越多越謙虛。

三大基石
要精熟5項修練,關鍵在先掌握其中的三大基石:自我超越、團隊學習與系統思考。它們解決了組織中的個人、人際互動與組織實體運作等層面交互發生的問題。此外,這三項修練不是互相獨立的,少了哪一項都會對另兩項造成影響,缺一不可。也可說,其實它們要成就的都是學習型組織,只是從不同的面向切入,故實行中,都互有關連、也互補不足,才能成就一個學習型組織。

這三項修練可衍生出另兩項修練。透過自我超越向內找的反思,或透過團隊學習的探詢與系統思考新視野的衝擊,從而發現自己無法察覺到的心智模式,進而加以改善。在自我超越中提升了個人願景,並透過團隊學習交流彼此的願景,自然型塑出一個大家都想要的新願景,且透過系統思考了解其在系統環境中會如何運作,是否需進行修正,而建立出大家都想實踐的共同願景。

人心改變 是起作用的關鍵
要成為學習型組織確實不容易,卻是有方法的。但更需要的是:時間與耐心。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在系統思考的智慧來看,長期的問題需要長期解,且要耐心等待功效發揮,用短期解將不可避免地產生副作用與後遺症。

學習型組織要改變的主要重點在人心。讓人發現自己原來就是問題的一部分,且信任彼此而能攤出各式各樣的觀點,並以整體更好為重而能互相協調、甚至犧牲點也不足惜。改變人心是最難的,也就需要花更長的時間與精力讓人自主轉變。強制改變不了人心,時間一久,人仍會走回舊有習慣模式與符合個人利益的方式行動。

只有人心改變 同樣不夠
假設有一組織的成員能夠較容易地改變自己的人心,那他們就會是學習型組織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我會說,他們比其他團體來說有著更大的機會。

大部分的組織之所以無法成為學習型組織,不在於他們學到的技術有多少,而在於他們的許多私心無法放下,遇到自己切身的利益還是要去爭去鬥的,所以會面臨瓶頸,無法形成一體,共同面對外在的挑戰。

而若相對上組織氣氛已經是比較開放、正面與寬容的情況下,遇到衝突能夠先向內找、改變僵化了的人心,那這組織算是已經處理掉最大瓶頸的地方,已經拿到打開通往學習型組織之門的鑰匙了。所以這時他們所欠缺的,就是一幅能指引他們找到門的地圖,五項修練中的各種方法這時就是他們最好的地圖。

鑰匙與地圖,缺一不可,你的組織準備要找「學習型組織」這樣的寶藏了嗎?還是繼續陷在目前的組織困境中打轉?你是可以有選擇的!◇


2011/09/21

一人有一個腦袋


一人有一個腦袋,有腦還是無腦,管理用與不用,它都會自動執行程式,就如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聯想。

誓如﹕請你不要思考或回答以下三條問題,只是看,每行的描述都請你仔細閱讀,每一行都要慢讀三次,並留意你自己思想過程發生何事?
  • 你今日何時起床?
  • 你喜歡別人叫你什麼名字? 英文名? 還是中文名?
  • 大白鯊是白色的? 還是灰色的?

 你真的可以不思考或不回答嗎?

 你可以閉住自己的咀巴,但是你管不了你大腦的聯想。

有些宗教叫你放空,來管理你的大腦。而 NLP讓更明白大腦如何運作,讓你承認自己的大腦是何等的活躍,並試著去引導它走往你的目標方向。

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地圖不代表地域


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地圖不代表地域。


NLP的創始人Richard Bandler & John Grinder ,在他們的第一本書「The Stucture of Magic」(VOL I) 中指出,對世界做出較有效反應和較無效反應的人,他們的差別主要在於其內心世界觀﹕「有創意和靈活變通的人,就是那些無論在何種處境下仍能建立「多重選擇」表像的人。

而另一些人則覺得只有很少的選擇,而且哪一個都沒有吸引力。

我們發現,並非世界過於侷限或別無選擇,而是這些人自己封鎖了自己,由於他們的世界觀中沒有,於是他們看不到這些對他們而言可行的選擇和可能性。

從 NLP 的觀點來看,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地圖或世界觀,沒有誰的地圖比別人的更「真實」或更「現實」。事實上,最有效能的,是理解到內在世界地圖是否能幫自己覺察到最多的可能選擇,當覺察到,組織和回應的可能方法便更寬廣和更豐富。


NLP